向学学子讲坛第十一讲:大一写作30篇讲座

无

Body

      10月19日晚,中文系(珠海)在教学楼C203举行了“向学学子讲坛”第十一讲,由我系副研究员杨君宁博士为20级同学讲授,主题为“如何写好大一30篇写作”。本次讲座聚焦于文学创作,包括找选题、做学术的快乐,以及如何更好地展开文学创作三个方面。

 

无

 

      讲座伊始,杨老师指出:“写作是在自我表达的过程暴露自己内心隐秘的想法、思想倾向。”同时,杨老师希望在座学子能够继承我系的开放性和包容性,通过写作写出心中所感所想。

      在如何选题方面,杨老师指出,文章最先从词句出发,因此,大一同学可以多取材于以前的经历、感慨,捕捉宝贵、转瞬即逝的瞬间,甚至记录梦境的经历,在平时善于积累素材库,从而为写作的灵感提供养料。

      紧接着,杨老师提到,文学创作并不枯燥。写作,需要的是摒除杂念,“修辞立其诚”,用纯粹虔诚的心境去对待文字及文章。面对在座学生的写作忧虑,杨老师提出了几点建议。第一,在信息获取方面,杨老师鼓励学生们可多进行纸质阅读和慢阅读,并手写文章,以缩短和文字本身的距离,把文字功能发挥到极致,从而亲近写作。第二,在文字学习方面,杨老师为学生们展示了日语中的汉字和中国繁、简体字的不同写法,推荐了关于中国汉字的书籍,并希望在座学生熟练掌握繁简转换,在体验中国汉字本身的乐趣的同时,也可更深入了解海外亚文化,为文学创作增添趣味。第三,在创作心态方面,杨老师强调,要勇于尝试,允许自己犯错,先完整表达出草稿,再逐步修改。同时,杨老师分享自己的创作投稿经历,以及名人创作经历,进一步提出文学创作应具有持之以恒的心态及自信心。

 

无

 

      关于如何更好地进行文学创作,杨老师着重介绍了她自己的四点感悟。第一,在情感上,作者要有足够的创作热情;在心理上,应先卸下最初的创作压力,再重视对文字的负责和修改过程。第二,作者要学会与自己的意念共处,接受时间的检验,找到持久的动力进行创作。第三,即使创作者在思考中并未解决当下的写作问题,也应该记录从中想通的其他问题,以供日后遇到其他困境时备用。第四,杨老师建议学生们要多角度获取信息,首先应跳出自己作为创作者的视角,转为读者视角看待作品;另外,应善于听取他人意见,并对自己的作品保持客观的态度,坚定内心,不能太依赖外部意见。

 

无

 

      讲座最后,杨老师强调,希望同学们在大学四年里,享受中文系的生活,热爱阅读和写作,并且能够坚持文史哲融合,开阔视野和思维,以打牢创作根基。

      通过这次讲座,同学们受益良多,对今后的30篇写作有了更明确的创作方向,也对写作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。